又再次放线日,接连遭受中方稀土、港口特别费用和大豆打击的美国,终于坐不住了。美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出人意料的透露自己将和老搭档贾米森一起飞往马来西亚,准备跟中方进行面对面磋商。
	 
10 月 23 日,一则来自美国财政部门的消息引发全球经贸领域关注 —— 美财长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直播采访时,首次公开透露将与副手贾米森共同前往马来西亚,与中方团队举行第五轮经贸磋商。
这一谈判邀约的突然释放,与此前美方在经贸议题上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反差,而背后的直接动因,正是中方近期密集出台的稀土管制措施。
	 
自 10 月 9 日前,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先后发布第 61、62 号公告,将稀土原矿、分离提纯技术、专用生产设备及中重稀土相关辅料等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管控体系。
	 
管制措施落地后,国际稀土市场迅速反应。上海金属网(SMM)10 月 23 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常用的 N35 型号钕铁硼毛坯价格已攀升至每公斤 22.92 美元,较管制前上涨 18%,且呈现持续供不应求的态势。
对美国而言,这一影响直接渗透至其关键产业 —— 美国国防部 2024 年报告说明,F-35 战斗机发动机所需的钕铁硼永磁体、“宙斯盾” 雷达系统依赖的镝元素,均 100% 依赖中国供应。叠加中方此前调整港口特别费用、暂停美国大豆采购等举措,美方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择主动启动谈判,中方通过稀土管制争取对话主动权的目标初步达成。
	 
贝森特在采访中明确说,此次马来西亚谈判的核心议题是 “防止稀土管制进一步升级”,这一表述直接承认了美方对稀土供应的担忧。
从谈判时机来看,距离中方管制措施落地仅两周,美方便仓促邀约,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产业链安全的焦虑 —— 美国本土稀土精炼产能不足,唯一的稀土精炼厂需到 2026 年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短期内根本没办法替代中国供应链。
	 
就在贝森特宣布谈判行程的同时,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抛出另一重磅消息:将对华进口产品的关税税率从原定的 100% 提升至 155%,且实施时间定在 11 月 1 日,距离谈判仅一周。
	 
关税威胁之外,美方还酝酿着更广泛的技术制裁。贝森特在动身前往马来西亚前向媒体透露,白宫正考虑实施以软件为核心的出口管制,覆盖范围从芯片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延伸至 C919 大型客机发动机等关键领域。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方试图拉拢盟友形成 “统一战线”,贝森特明确说 “将推动英国、法国、日本等 G7 国家采取一致管制措施”,试图通过多边施压增强威慑力。
	 
这一软件管制思路并非首次提出。10 月 9 日中方稀土管制令出台后,特朗普曾公开要求 “禁止所有关键软件对华出口”,其核心逻辑是限制含美国软件的产品及用美国软件制造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以 EDA 软件为例,美国 Synopsys、Cadence 两家企业占据全球 90% 的市场占有率,若实施全面封锁,理论上会影响中国芯片设计产业。
但实际操作中,软件与硬件的边界难以清晰界定 —— 许多工业设施的操作系统、设计工具深度集成美国软件,全面封锁将直接冲击美国科技公司的海外市场。
	 
连美国 EDA 企业对华营收占比达 35%,若失去中国市场,相关企业年营收将减少超 80 亿美元。更棘手的是,软件管制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国,若设备因缺少美国软件无法正常运作,美国电子元器件出口也将受到波及,形成 “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的局面。
	 
除了软件制裁,美方还威胁断供波音客机零部件。10 月 21 日中方回应这一威胁时透露,中国四大航司共运营 1800 多架波音客机,均签署了长期售后维修协议,同时手中还有 220 架未交付的波音 737MAX 与 787 机型订单。
若美方实施断供,波音公司不仅要承担超 200 亿美元的违约金,还将失去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 中国航空市场占波音全球订单量的 28%,一旦订单取消,波音生产线将面临停工风险,这对于尚未从 737MAX 危机中完全复苏的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从实际效力来看,美方抛出的 “双牌” 均存在难以逾越的实施障碍。先看 155% 的关税威胁,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美贸易额达 2300 亿美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突破 1000 亿美元,主要涉及电子科技类产品、机械设备、轻工产品等。
若 155% 关税落地,美国消费者将成为直接受害者 ——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显示,美国普普通通的家庭年均关税成本将增加 1300 至 5400 美元,食品、服装、电子科技类产品等日常消费品价格涨幅将扩大至 2.1%,这对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美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关键的是,中方对美出口的依赖度已一下子就下降。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从 2018 年的 19.2% 降至 2025 年的 12.7%,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逐步填补空缺。以电子科技类产品为例,中国对东盟出口占比已从 2018 年的 15% 提升至 28%,即便失去美国市场,也可通过别的市场消化产能。
但美国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存在限制 —— 中国是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国,占美国进口总量的 21%,且许多轻工产品、电子零部件难以找到替代供应方,关税最终将转化为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
	 
再看稀土领域的对比,全球稀土市场规模仅 39.5 亿美元,中方即便承受管制带来的短期损失,也不会对整体经济造成显著影响;而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短期内无法解决。
	 
在软件与航空领域,中方的自主替代进程也在加速。国产 EDA 软件已实现部分
中端芯片设计的替代,2024 年市场占有率达 18%,较 2020 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C919 大型客机的国产发动机已完成试飞,预计 2026 年可实现量产,届时将不再依赖进口发动机。这些自主化成果,使得美方的技术封锁威胁逐渐失去威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拉拢 G7 盟友的努力也未达预期。日本经济产业省私下表示 “担忧对华软件管制影响汽车产业链”—— 日本汽车企业在华设有大量工厂,若设备因缺少美国软件无法运转,将造成巨大损失;
德国西门子、博世等企业也明确反对参与技术封锁,认为 “将损害企业全球竞争力”。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使得美方构建 “统一制裁联盟” 的计划难以落地。
	 
此次马来西亚谈判的启动,虽为中美经贸摩擦提供了对话窗口,但从双方的立场与筹码来看,短期内难以达成根本性共识。美方试图通过关税与技术制裁逼迫中方让步,却忽视了自身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中方则凭借稀土管制与产业自主化成果,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从历史经验来看,中美经贸摩擦已进入 “拉锯阶段”,类似的产业冲突可能反复上演。美方若坚持 “小院高墙” 的打压策略,继续通过关税、技术封锁等手段遏制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会加剧全球供应链分裂,还将损害自身经济利益。对中方而言,持续推进产业链自主化、拓展多元化市场,仍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
	 
此次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若美方能够正视双方的利益诉求,以平等协商的态度解决分歧,或许能阶段性缓解摩擦;
干过5艘游轮,拍过教皇;援过西藏,上过20次布达拉宫。平凡日子拍拍历史的流逝印记
勒阿弗尔vs布雷斯特:伊博诺格、濑古步梦首发,迪纳-埃宾贝、阿若克出战
洛里昂vs巴黎圣日耳曼:姆武卡、永瓦-恩加梅尼首发,登贝莱、马尔基尼奥斯出战
2026高校保研数据出炉:最高保研率72.47%,保研人数最院校2080人

